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9:24    次浏览
英雄的力量那一刻,危在旦夕;那一跳,惊心动魄。孙开阁、宋旌、殷晓非、谭金虎、孟瑞鹏、武耀宗……他们都是朴实无华的河南人,也是侠肝义胆的河南人,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用壮美的生命展现了青春的亮彩,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、可歌可泣的时代壮歌。时间飞快,去年采写一个个英雄的时候曾经泪流满面,今年,追访英雄的事迹再一次令我心潮澎湃,百感交集,英雄的力量总让人感动。时代需要英雄。而河南大地英雄辈出,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。每一个英雄都有故事,我想以非新闻的方式,把心里的感动告诉每一个人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英雄不该被遗忘。我们选取了部分代表,对他们的家属、同事等进行追访,让我们一起去关注、去缅怀那些逝去的河南英雄们。英雄们走了,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生命逝去的痛惜,还有舍己救人、敢于担当、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。这些植根于河南肥沃土壤的英雄群体,汇聚成了强大力量,传播着“真”的能量、“善”的理念、美的情操,照亮社会,温暖人心,生生不息,激励人们奋力前行。身处巨变的社会,我们缅怀英雄,更要记住他们的付出、他们的勇气、他们的精神,用英雄的力量激励我们风雨兼程。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 殷晓非 32岁,南阳市官庄工区官庄镇殷庄村民。2014年6月4日下午,他和同伴在湖南娄底市涟水河大桥边避雨,看到年轻女孩跳河当即下水营救,因体力透支牺牲,遗体打捞上来时双手呈环抱状的救人姿势。当夜,娄底“全城无眠”搜救河南壮士。 络绎不绝的关照让殷晓非一家逐渐从阴影中走出来殷晓非妻子:“努力带大仨孩子,让他们以爸爸为榜样”殷晓非,普通的杂耍人,却因一次跳河救人的义举,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时代壮歌。如今,10个月过去了,一切渐渐平静下来,殷晓非的妻子坚强挑起了照料3个幼子的重担。“清明节马上到了,这几天心里很疼,不知道怎么过。”4月2日下午,在南阳市官庄工区官庄镇殷庄村,30岁的李少丽发出几声叹息。“3个孩子已经没有了爸爸,不能再没有妈妈。”她流着泪说,不管生活多么艰难,都会坚强地面对,不会倒下去,“照顾好婆婆,努力带大3个孩子”。“晓非乐于助人、舍己救人,是个英雄,我会教育孩子们,让他们以爸爸为榜样,做一个有道德、有担当的人。”李少丽说,丈夫走后,湖南娄底、南阳各界等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,这让他们心存感激,想通过郑州晚报转达他们全家对社会各界的真诚感谢。 共青团河南省委追授殷晓非为“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”,并成立了志愿者“一对一”帮扶团队,与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“青年英雄殷晓非专项救助基金”,资助年幼孩子成长。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编辑:袁连贺联系记者 武耀宗 1993年生,洛阳新安县人,就读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事专业,大三的他在郑州一家教育机构实习。2015年3月28日下午,在刘江黄河大桥旁一名六七岁男孩掉入黄河中,三人跳水救援。孩子最终得救了,可救人者武耀宗却消失在黄河中……本报进行了连续报道,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昨夜风急雨骤,水下你可曾安息昨日,记者联系了武耀宗的哥哥武超,他说,刚开始全家人只要听到小武的名字眼泪就会控制不住跑出来。这两天,大家情绪略微稳定了,妈妈也开始吃点东西,基本能说上几句话了。“这两天,柳林派出所专门派专人帮我们整理见义勇为资料。我的同事把我单位的活干完了,说让我挺住;武子的几个高中同学天天来家里帮忙;村里人还凑了5000元钱送给我们……没有这些人关心,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挺住,感觉这个世上,还是好人多。”河师大新联学院的高腾飞是武耀宗的发小和挚友,经常在周末找小武骑着单车郊游,“失去最好的朋友,让我感觉这几天心里空荡荡的,只要一骑单车我立马就会想起他,我心里觉得他还是存在的,最起码永远活在我心中。”高腾飞说,生命稍纵即逝,我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,多抽空回家陪陪父母。同为救人者的河南农业大学信管学院大四学生李二阳说,武耀宗喜欢作诗,我也想作首诗送给他:“昨夜风急雨骤,水下你可曾安息……多想早点结识你啊,吾辈青年之楷模……”郑州晚报记者 张玉东 孟瑞鹏 24岁,濮阳市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人,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三学生。2015年2月26日,在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文化广场,为救两个落水的小女孩而不幸溺水死亡。但事发后,落水儿童母亲称孟瑞鹏是自己落水,从而引发关注。3月1日,孟瑞鹏得到了迟来的正义。“瑞鹏,你可以放心走了!”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谓是天下最让人伤感的事。昨日下午,记者与孟瑞鹏的父亲孟现杰取得了联系。孟现杰说,孩子刚走的时候,我和孩子他妈因为都受不了打击,孩子他妈变得沉默寡言。随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学生多次来家看望我们,孩子的女友每天都到家里来陪着聊天,孩子的妈妈精神好了很多,“现在有这么多人照顾我们,瑞鹏你可以放心地走了!”孟现杰说,过段时间等我和妻子养好身体,准备到医院去检查检查,如果条件允许,我们还想再生一个像瑞鹏一样的孩子。孟瑞鹏的女友贝贝说:“我现在每天都去开导瑞鹏的妈妈,最常聊的就是瑞鹏从小到大的经历。我真的有很多话想对他说,你答应我所有的事都基本做到了,但唯独那场西式婚礼,不过我不怪你!瑞鹏你放心走吧,你爸妈我肯定会尽心尽力照顾的。”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立了瑞鹏事迹展览室,成立“梦之舟”志愿服务队,替瑞鹏家里解决困难,义务帮助那些好心人。郑州晚报记者 张玉东编辑:袁连贺联系记者 宋旌 41岁,南阳唐河人,生前是江西省全南县人武部副部长。2014年5月21日,为搜救落水中学生,宋旌放弃回乡探视患病母亲,连续三天驾舟搏击,深夜在冲锋舟侧翻瞬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,被南京军区追记一等功,授予“献身国防金质奖章”。本报2014年5月26日、28日连续进行报道。他生前照顾的孤寡老人 他们照常去看望帮忙“照顾好爹娘,不让哥牵挂”4月2日上午,在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刘洼村,39岁的农家汉子宋汉生说起哥哥宋旌,几度哽咽。宋汉生说,老父亲75岁,老母亲70岁,母亲还患有胃癌。“哥哥很能干,在部队多年表现一直很好,让爹娘引以为荣,是全家人的骄傲。”他说,哥哥牺牲的消息传来后,爹娘承受不了打击,经常哭湿被褥,“哥哥是一名英雄,爹娘既悲伤又骄傲”。宋汉生说,哥哥的独生女才10岁,上小学,嫂子在赣州上班,他会时不时给嫂子和侄女打电话,让她们俩多保重。哥哥牺牲后,全村六七百口人对他们家很关照,市县、村镇给予了不少帮助,让他们心存感激。“我不断给自己打气,只要活着一天,就要对爹娘好,照顾好他们,不让哥牵挂。”“宋旌志愿者班”爱心接力英雄宋旌走了快一年了,他生前所在的部队在年初成立了“宋旌志愿班”,爱心在接力。3月29日,“宋旌志愿者班”的志愿者带着慰问品来到全南县社迳乡老屋村84岁的张四妹家中。老人无儿无女,患有高血压,一直独居,是英雄宋旌生前的帮扶对象。宋旌在世时就时常看望老人,他牺牲后,志愿者们自愿接过宋旌的“爱心接力棒”。每逢节假日,志愿者们都会自发来到老人家中,为老人购买生活用品,打扫卫生,陪老人拉家常。“宋旌烈士是河南走出来的英雄,也是江西人民的骄傲。”全南县人武部后勤科长陈兴国说,“宋旌志愿者班”12名战士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乡村、社区,为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及各类需要帮助的人士送去温暖。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 谭金虎 27岁,平顶山鲁山人,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武警战士。2014年8月21日晚10点,在甘肃省环县环城镇甜木公路收费站附近,谭金虎和同事及民警在追截一辆强行闯卡的黑色轿车时,车辆不慎撞断桥栏坠入桥下,他当场牺牲。谭金虎被追认为烈士。本报2014年8月26日A05版《鲁山27岁武警战士甘肃牺牲》重磅报道。谭金虎未婚妻小尹:“我会把他的父母当成自己的亲人”部队领导:他是一个好兵“他很懂事,从小就想当一名好兵,保家卫国。”谭金虎二叔谭兴吾说。谭金虎兄弟姊妹五人,排行老四,上面三个姐姐,下面还有一个弟弟,在河南理工大学读研。他高中毕业后如愿以偿,参军入伍。由于任务忙,离家远,当兵7年很少回老家。庆阳市环县武警中队长莫林峰曾是谭金虎的领导。回忆起自己手下这个兵,他依然唏嘘不已,深为惋惜。“小伙子很乐观,很阳光,对谁都是一副笑脸,大家很爱和他在一起。无论什么任务,交给他特别放心。他在部队里面是中士给养员,负责养猪、种菜、采购等工作,无论干啥尽职尽责。”记得有一次,部队的猪生病了,当天还下着大雨。兽医来给猪看病,他忙前忙后怕淋着猪。结果那天猪看好了,他浑身湿透,自己反而感冒了。“他的父母都是农民,谭金虎几乎每月都给家里寄钱,供弟弟读书。”莫林峰说,战友们的心都在惦记着他。未婚妻:我们以他为荣今年61岁的谭建华是谭金虎的父亲。他说,儿子从小就很懂事,把朋友、同学都当成亲兄弟看待,非常乐于助人。谭金虎12岁那年,村里一个小孩掉进了一个大水坑,周围当时没有大人,其他孩子都吓坏了。不会游泳的谭金虎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,费尽力气把那个孩子托了出来。而他喝了一肚子水。“现在,再想儿子,只能去县里的烈士陵园了。”老人的话语充满悲伤。不过,令他和老伴欣慰的是,金虎的未婚妻小尹,还经常来看望他们,陪他们说话。小尹和谭金虎相恋五六年,感情深厚,但谭金虎为了做好工作,一再推迟婚期。在谭金虎牺牲前夕,他们已经在筹办婚事了。小尹说:“即使我以后结婚成家,也会把他的父母当成自己的亲人。金虎是个好人,我们以他为荣!”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编辑:袁连贺联系记者 “他帮助别人,还让别人有尊严”孙开阁 19岁,濮阳人,生前在天津打工做保安。2013年5月3日,在天津静海县,为救一名跳水轻生女青年的生命,孙开阁和其他3名青年奋不顾身地跳河救人。女青年得救了,他却牺牲了。本报2013年5月10日A10版给予报道。走了快两年了,大家还惦念着他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间孙开阁走了将近两年了,但大家都还惦念着他。从小看着他长大的邻居71岁的申大爷说:“这孩子特善良,帮忙的事儿都跑得可快,还经常帮我们这些留守老人整理屋子、打扫卫生。”孙开阁是独生子,他的父亲孙广勇想起懂事的儿子,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说:“开阁走的时候,虚岁就算20岁,在农村就到了结婚的年纪了。当年,为了能让他结婚有个住的地方,我四处借债翻盖了房屋。房子修成了,孩子却没了……”仗义、热情,那就是孙开阁濮阳华龙区高中,是孙开阁到天津打工前就读的学校。在老师的印象里,孙开阁是个团结同学、尊敬师长、热爱劳动的好学生,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孙开阁较周围同龄的孩子懂事许多。“如果用两个词概括孙开阁,那就是仗义、热情。谁有困难,他就热情相助。”孙开阁生前的班主任老师马利凯说,“我印象最深的是,一次一个同学丢了20块钱,急得哭了,他就悄悄把自己的20元钱夹在了他的课本里。他帮助别人,还让别人有尊严。”